地点
人物库 宋朝
田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阳翟人字承君
田况从子。
以任为校书郎
西河县,有善政。
邹浩以气节相激励。
徽宗建中靖国初,入为大宗正丞
曾布数罗致之,不为屈。
请知淮阳军,岁大疫,日挟医问病疗人,遇疾卒。
全宋诗
田昼字承君信都(今河北冀县)人(《临川集》卷九一《田公墓志铭》)。
以荫为校书郎,调磁州录事参军,知西河县
哲宗元符中,监汴京广利门。
徽宗建中靖国初召为大宗正丞
提举江西常平,改知淮阳军,卒于治所,年四十五。
事见《东都事略》卷一○○、《宋史》卷三四五《邹浩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五六三
田昼字承君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枢密使田况从子,以荫为校书郎
磁州录事参军,知西河县,有善政。
元符中京城门。
以病归许,建中靖国初,入为大宗正丞
平生以气节自励,曾布数罗致之,不为屈。
请知淮阳军,岁大疫,日挟医问病者,药之,染疾卒。
宋史》卷三四五《邹浩传》有附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嗣宗北宋 944 — 10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21 【介绍】: 汾州人字希阮号中陵子
太祖开宝八年进士第一
通判河州
太宗武德卒潜察远方事,嗣宗械送京师太宗怒削其秩。
至道中官至淮南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
真宗咸平中,以漕运称职,就拜太常少卿,复充三司部使,改盐铁使,建言裁节冗食。
御史中丞
历事三朝,轻险好进,所至以严明御下,尤傲狠,务以丑言凌挫群类,曾深诋参知政事冯拯知制诰王曾
枢密副使,与使寇准不协。
官终静难军节度
卒谥景庄
有《中陵子》。
全宋诗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太祖开宝八年(九七五)进士
秦州司寇参军
历诸路转运使,累迁御史中丞
真宗大中祥符六(一○一三),授枢密副使
八年,求罢,知许州(《隆平集》卷一○)。
检校太尉致仕。
天禧五年卒,年七十八。
谥景庄
有《中陵子》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四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治今山西汾阳)人。
开宝八年进士甲科,补秦州司寇参军
太宗朝屡司漕运,历河北京西河东淮南路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
真宗咸平四年,为左谏议大夫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出知并州,兼并代部署,召拜御史中丞
大中祥符六年,任枢密副使检校太保,出知许州,移知河南府
天禧初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八。
著有《中陵子》三十卷。
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善昭北宋 945 — 1022
全宋诗
释善昭太原(今属山西)人,俗姓俞
首山念禅师法嗣,南岳下九世,住汾州太子院。
仁宗天圣初卒,年七十八(《禅林僧宝传》卷三,《佛祖通载》作天圣二年甲子卒,《五灯全书》作真宗乾兴元年壬戌卒)。
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一、《补续高僧传》卷六。
今录颂、偈、诀六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1022 【介绍】: 僧。
太原人俗姓俞
师事首山,悟性极高。
云游襄、沔间,名刹力致,八请坚卧不起。
太宗淳化四年首山殁,始出住汾州太平寺,三十年说法不倦,为天下道俗仰慕。
禅师讳善昭
生俞氏
太原人也。
器识沉邃。
少缘饰。
有大智。
于一切文字。
不由师训。
自然通晓。
年十四。
父母相继而亡。
孤苦厌世相。
剃发受具。
杖策游方。
所至少留。
不喜观览。
或讥其不韵。
叹之曰。
是何言之陋哉。
从上先德行脚。
正以圣心未通。
驱驰决择耳。
不缘山水也。
历诸方。
见老宿者。
七十有一人。
皆妙得其家风。
尤喜论曹洞。
石门彻禅师者。
盖其派之魁奇者。
作五位偈。
示之曰。
五位参寻切要知。
纤毫才动即差违。
金刚透匣谁能晓。
唯有那吒第一机。
举目便令三界静。
振铃还使九天归。
正中妙挟通回互。
拟议锋铓失却威。
拊手称善。
终疑。
临济儿孙。
别有奇处。
最后至首山问。
百丈卷簟意旨如何。
曰。
龙袖拂开全体现。
曰。
师意如何。
象王行处绝狐踪。
于是大悟
言下拜起。
而曰。
万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捞摝始应知。
有问者曰。
见何道理。
便尔自肯。
曰。
正是我放身命处。
服勤甚久。
辞去。
游湘衡间。
沙太守张公茂宗
以四名刹请
择之而居。
笑。
一夕遁去。
北抵襄沔。
寓止白马。
太守刘公昌言
闻之造谒。
以见晚为叹。
洞山公隐皆虚席。
众议归
太守请择之。
以手耶揄曰。
长行粥饭僧。
传佛心宗。
非细职也。
前后八请。
坚卧不答。
淳化四年
首山殁。
西河道俗千馀人。
恊心削牍。
沙门契聪。
迎请住持汾州太平寺太子院。
闭关高枕。
聪排闼而入。
让之曰。
佛法大事。
静退小节。
风穴惧应谶。
忧宗旨坠灭。
幸而有先师。
先师已弃世。
汝有力荷担。
如来大法者。
今何时而欲安眠哉。
矍起握聪手曰。
非公不闻此语。
趋办严吾行矣。
既至。
宴坐一榻。
足不越阃者三十年。
天下道俗。
慕仰不敢名。
同曰汾州
并汾地苦寒。
罢夜参。
有异比丘
振锡而至。
曰。
会中有大士六人
奈何不说法。
言讫升空而去。
密记以偈曰。
胡僧锡光
请法到汾阳
六人成大器。
劝请为敷扬。
楚圆守芝号上首
丛林知名。
龙德府尹李侯。
有旧。
承天寺致之。
使三反不赴。
使者受罚。
复至曰。
必欲得师俱往。
不然有死而已。
笑曰。
老病业已不出院。
借往当先后之。
何必俱耶。
使者曰。
师诺。
则先后唯所择。
馔设。
且俶装曰。
吾先行矣。
停箸而化。
阅世七十有八。
坐六十五
赞曰。
风穴倦游。
见草屋单丁。
止住者七年。
首山精严。
不出山者二十年。
汾州俨临人天。
不越阃者三十年。
是皆哲人。
事业之见于微细者也。
然犹卓绝如此。
况其大者乎。
吾何足以知之。
然观其死生之际。
如贾胡传吏。
留即留。
去即去。
呜呼是其所以起临济也。
汾州太子院。
善昭禅师
太原俞氏。
器识沈邃。
少缘饰。
具大智。
少失恃怙。
既孤苦。
雅不喜世俗。
遂祝发受具。
杖策飘然。
所至不稍停览。
乃曰。
从上先德行脚。
正以圣心未通。
驱驰决择耳。
不缘山水也。
历参七十一员知识。
最后至首山
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
山曰。
龙袖拂开全体现。
进曰。
师意如何。
曰。
象王行处绝狐踪。
于是大悟
拜起曰。
万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捞摝始应知。
有问者曰。
见何道理。
便尔自肯。
曰。
正是我放身命处。
自是陆沈襄沔间。
每为郡守
以名刹力致。
前后八请。
坚卧不起。
首山殁。
西河道俗。
协心削牍。
沙门契聪。
请师住汾州太子院。
师时方闭关。
聪排闼入。
让以大义曰。
佛法大事。
靖退小节。
风穴惧应谶。
忧宗旨坠灭。
幸有先师。
先师弃世。
汝有力荷担如来大法者。
今何时。
欲安眠哉。
师起握聪手曰。
非公不闻此语。
趋办严吾行矣。
既至。
燕坐一榻。
足不越阃者三十年。
天下仰曰汾阳
而不敢名。
一日上堂谓众曰。
汾阳门下有西河
师子当门踞坐。
但有来者即便咬杀。
有何方便。
入得此门。
见得此人。
若见此人者。
堪与祖佛为师。
不见此人。
尽是立地死汉。
如今还有人入得么。
快须入取免负平生。
不是龙门
切忌遭点额。
那个是龙门
一齐点下。
举起拄杖曰。
速退速退。
珍重。
并汾地苦寒。
师罢夜参。
有异僧振锡至。
谒师曰。
会中有大士六人
奈何不说法。
言讫升空而去。
师密记以偈曰。
胡僧锡光
请法到汾阳
六人成大器。
劝请为敷扬。
楚圆守芝
号上首
丛林知名。
龙德府尹李侯。
与师有旧。
虚承天致之。
使三反不赴。
使者受罚。
复至曰。
必欲得师俱往。
不然有死而已。
师笑曰。
老病业已不出院。
借往当先后之。
何必俱耶。
使者曰。
师诺则先后唯所择。
设馔。
且俶装曰。
吾先行矣。
停箸而化。
侍者出众曰。
和尚到处。
某甲即到。
亦立化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侯延广北宋 947 — 9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996 【介绍】: 汾州平遥人
侯仁矩子。
有勇略。
仁矩雄州日,敌骑数千昼入州城,居民惊扰,延广引数骑驰出,射杀其酋。
为将善抚士卒。
西北边扰乱,迁崇仪副使,充同、鄜、坊、延、丹缘边都巡检使,戎人不敢为寇。
平叛卒刘渥,擢崇仪使
李继迁扰夏台,命延广灵州,事平,留同知延州事兼缘边都巡检使
太宗至道间宁州团练使,知灵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倪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州福清人字彦及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朝请大夫
以收复燕云事奉使,殁于国事。
有《论语解》。
全宋文·卷二九八八
倪登字彦及福清(今福建福清)人。
元符三年进士
崇宁中从事、权汾州州学教授
累官至朝请大夫,以取燕云奉使殁于王事,赠大中大夫
见《淳熙三山》卷二七,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四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楼异北宋 ? — 11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3 【介绍】: 明州奉化人,徙居鄞县字试可
楼郁孙。
神宗元丰八年进士
汾州司理参军
大宗正丞度支员外郎
以养亲求知泗州,复为左司郎中鸿胪卿
徽宗政和末,知随州明州,屡治湖为田,以增岁粮,但湖水尽泄,自是苦旱,乡人怨之。
方腊起事时,以善理城戍,进徽猷阁直学士,知平江府
全宋诗
楼异
~一一二三),字试可人称墨庄先生清同治鄞县志》卷二六引《义田庄记》),奉化(今属浙江)人。
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宝庆四明》卷一○)。
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知登封县(《攻愧集》卷七六《跋先大父嵩岳图》)。
后除直秘阁,知秀州
徽宗政和七年(一一一七),知随州,入辞,改知明州(同上书卷七三《跋陈进道所藏杜祁公诗》)。
宣和三年(一一二一),知平江府明洪武苏州府志》卷一九)。
五年,卒,赠太师齐国公(《跋先大父嵩岳图》)。
宋史》卷三五四有传。
今录诗二十四首。
全宋文·卷二七七三
楼异
——一一二三),字试可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
钥祖父。
元丰八年进士
绍圣元年汾州灵石县,调汾州司理参军,历大宗正丞度支员外郎吏部左司郎中太府鸿胪卿
除直秘阁、知秀州
政和末徙知随州明州
宣和初徽猷阁直学士、知平江府
宣和五年卒,累赠太师齐国公
楼钥《跋先大父嵩岳图》(《攻愧集》卷七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三。
宋史》卷三五四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昌言北宋 955 — 10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或955—1009 【介绍】: 汾州孝义人字仲谟,一作幼谟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
历知青州知制诰,预修《文苑英华》。
累官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坐事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复拜右谏议大夫
出知天雄军,以治河功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王小波李顺起事,独数论攻取之策,授川峡都部署前往镇压。
又为太宗猜忌,事毕改户部侍郎,罢政事。
真宗初累官工部尚书御史中丞,复遭贬。
景德中刑部侍郎,历知北边州、军,再迁户部侍郎
临事果断、孤傲强力。
李沅、王旦王禹偁均为其所识拔。
全宋诗
赵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谟汾州孝义(今属山西)人。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通判鄂州
雍熙三年(九八六)知天雄军。
四年枢密副使(《宋宰辅编年录》卷二)。
端拱元年(九八八)崇阳节度行军司马
淳化二年(九九一)起知蔡州四年召拜参知政事
至道元年(九九五)罢知凤翔府
真宗即位,迁知陕州
咸平三年(一○○○),召知审官院。
景德元年(一○○四)河阳
镇州
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东都事略》卷三六作五十五),谥景肃
宋史》卷二六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五
赵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谟汾州孝义(今山西孝义)人。
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累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预修《文苑英华》。
雍熙四年枢密副使,迁工部侍郎
以党胡旦行军司马
淳化二年,起知蔡州、天雄军。
四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户部侍郎,罢政事,知凤翔府
延三州
真宗即位,迁兵部侍郎,知陕州,移知永兴军
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审官院,加工部尚书
复以事贬行军司马
后迁户部吏部侍郎
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
宋史》卷二六七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克戬北宋 ? — 11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 【介绍】: 开封人字德祥
张耆曾孙。
进士
历知吴县,有政绩。
徽宗宣和七年汾州
金兵入河东,遣将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捍御,以功加直秘阁
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复攻城,力战不降,自杀死。
谥忠确
全宋文·卷二九一三
张克戬
——一一二六),字德祥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耆之曾孙。
进士,历知河间县吴县祥符县广德军
库部员外郎,出知汾州
时金兵长驱而南,汾日孤危,毕力捍禦,以功加直秘阁,进直龙图阁,除右文殿修撰
靖康元年十月,城陷,自缢死,谥忠确
东都事略》卷一一一有传,参《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确北宋 ? — 11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 【介绍】: 邠州宜禄人字子固
哲宗元祐间进士
徽宗即位应诏上书言十事,遂列于上籍。
宣和二年召至京师,会方腊起义,奏请徽宗下哀痛之诏,省不急之务,毋以多杀为功。
王黼意,通判杭州,摄睦州事。
历知汾二州
七年,知解州,移隆德府
金兵围太原,上表陈述战况,愿得秦兵十万以抗敌,书累上不报。
次年金军大至,谕使降。
乃言:“头可断,腰不可屈。
”力战而死。
全宋文·卷二九一三
张确
——一一二六),字子固邠州宜禄(今陕西长武)人。
元祐进士
徽宗即位应诏上书言十事,遂列于上籍。
宣和二年,召至京师,忤王黼意,出通判杭州,摄睦州事,知汾二州
宣和七年,徙解州,又徙隆德府
靖康元年二月,金兵至,乃乘城拒守,战死。
宋史》卷四四六《忠义传》一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冯久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汾州人字明远
少游太学
后入渠州
善画山水,初颇繁冗,后得郭熙家法,风格为之一变。
赵鼎与有旧,荐于川路监司,由是显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楚圆北宋 986 — 1039
全宋诗
释楚圆九八六~一○三九),俗姓李全州(今属广西)人。
潭州石霜,称楚圆慈明禅师
南岳下十世,汾阳昭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二)。
仁宗宝元二年卒,年五十四(《嘉泰普灯录》卷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全州清湘人俗姓李
少为儒生,潜心举业。
年二十二,回心向道,于湘山隐静寺得度。
汾阳昭禅师
仁宗景祐末,住石霜,称慈明禅师
其徒编有《慈明和尚五会语录》。
慈明禅师
全州清湘李氏。
讳楚圆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二。
依城南湘山隐静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
其母有贤行。
使之游方。
连眉秀目。
颀然丰硕。
然忽绳墨。
所至为老宿所呵。
以为少丛林。
公柴崖而笑曰。
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尝橐骨董箱。
以竹杖之。
游襄沔间。
守芝谷泉俱结伴。
入洛中。
汾阳昭禅师
道望为天下第一。
决志亲依
时朝廷方问罪河东
潞泽皆屯重兵。
多劝其无行。
公不顾渡大河。
太行
易衣类厮养。
窜名火队中。
露眠草宿。
龙州
遂造汾阳
昭公壮之。
二年
未许入室。
公诣
揣其志。
必骂诟。
使令者或毁诋诸方。
及有所训。
皆流俗鄙事。
一夕诉曰。
自至法席已再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
己事不明。
失出家之利。
语未卒。
昭公熟视骂曰。
是恶知识。
敢裨贩我。
怒举杖逐之。
公拟伸救。
昭公掩其口。
大悟曰。
乃知临济道
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
依唐明嵩禅师
谓公曰。
杨大年内翰
知见高。
入道稳实。
子不可不见。
公乃往见大年
大年问曰。
对面不相识。
千里却同风。
公曰。
近奉山门请。
大年曰。
真个脱空。
公曰。
前月离唐明。
大年曰。
适来悔相问。
公曰。
作家。
大年喝之。
公曰恰是。
大年复喝。
公以手划一划。
大年吐舌曰。
真是龙象。
公曰。
是何言欤。
大年顾令别点茶曰。
元来是家里人。
公曰。
也不消得。
良久又问。
如何是上座为人句。
公曰。
切。
大年曰。
作家作家。
公曰。
内翰二十拄杖。
大年拊膝曰。
这里是什么处所。
公拍掌曰。
不得放过。
大年大笑。
又问。
记得唐明悟时因缘否。
公曰。
唐明闻。
僧问首山佛法大意。
首山曰。
楚王城畔(或有汝汝)水东流。
大年曰。
只如此语意如何。
公曰。
水上挂灯毬。
大年曰。
与么则辜负古人去。
公曰。
内翰疑则别参。
大年曰。
三脚虾蟆跳上天。
公曰。
一任𨁝跳。
大年乃又笑。
馆于斋中。
日夕质疑智證。
因闻前言往行。
恨见之
朝中见驸马都尉李公。
曰。
近得一道人
西河师子
李公曰。
我以拘文。
不能就谒奈何。
大年默然。
归语公曰。
李公佛法中人。
闻道风远至。
有愿见之心。
政以法不得。
侍从过从。
黎明谒李公。
李公阅谒。
使童子问。
道得即与上座相见。
公曰。
今日特来相看。
又令童子曰。
碑文刊白字。
当道种青松
公曰。
不因今日节。
馀日定难逢。
童子又出曰。
都尉言。
与么则与上座相见去也。
公曰。
脚头脚底。
李公乃出坐定。
问曰。
我闻西河
有金毛师子。
是否。
公曰。
什么处得此消息。
李公喝之。
公曰。
野犴鸣。
李公又喝。
公曰。
恰是。
李公大笑。
既辞去。
问临行一句。
公曰。
好将息。
李公曰。
何异诸方。
公曰。
都尉又作么生。
曰。
放上座二十拄杖。
公曰。
专为流通。
李公又喝。
公曰。
瞎。
李公曰好去。
公曰诺诺。
自是往来杨李之门。
以法为友。
久之辞还河东
大年曰。
有一语。
寄唐明。
公曰。
明月照见夜行人。
大年曰。
却不相当。
公曰。
更深犹自可。
午后更愁人。
大年曰。
开宝寺前金刚。
近日因什么汗出。
公曰。
知。
大年曰上座临行。
岂无为人句。
公曰。
重叠关山路。
大年曰。
与么则随上座去也。
公作嘘声。
大年曰。
真师子儿。
公还唐明。
李公遣两僧讯公。
公于书尾𦘕双足。
写来僧名。
以寄之李公。
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椁示双趺。
人天浑莫测。
珍重赤须胡。
公以母老南归。
筠州
首众僧于洞山
聪禅师居焉。
先是汾阳谓公曰。
我遍参云门尊宿儿孙。
特以未见为恨。
故公依止。
又三年。
乃游仰山
杨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
使请公出世说法。
守虚南原致公。
公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
守问其故。
对曰。
始为让。
今偶欲之耳。
守大贤之。
住三年。
弃去省母。
以白金为寿。
母诟曰。
汝定累我入泥犁中。
投诸地。
公色不怍。
收之辞去。
神鼎諲禅师
首山高弟。
望尊一时。
衲子非人类精奇。
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
门弟子气吞诸方。
公发长不剪。
弊衣楚音。
通谒称法侄。
一众大笑。
遣童子问。
长老谁之嗣。
公仰视屋曰。
亲见汾阳来。
杖而出顾见。
顽然问曰。
汾州西河师子
是否。
公指其后。
绝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回顾相矍铄。
公地坐脱只履。
而视之。
老忘所问。
又失公所在。
公徐起整衣。
且行且语曰。
见面不如闻名。
遂去。
遣人追之不可。
叹曰。
汾州乃有此儿耶。
公自是名增重丛林。
定林沙门本延有道行。
雅为士大夫所信敬。
见延称。
公知见可兴临济
会道吾席虚。
延白郡请以公主之。
法令整肃。
亡躯为法者集焉。
示众曰。
宝应曰。
第一句荐得。
堪与祖佛为师。
第二句荐得。
堪与人天为师。
第三句荐得。
自救不了。
道吾则不然。
第一句荐得和泥合水。
第二句荐得。
无绳自缚。
第三句荐得。
四棱著地。
所以道。
起也海晏河清
行人避路。
住也乾坤失色。
日月无光。
汝辈向什处出气。
良久曰。
道吾为汝出气。
乃嘘一声。
卓拄杖而起。
又曰。
道吾打鼓。
四大部州同参。
拄杖横也。
挑挂乾坤大地。
钵盂覆也。
盖却恒沙世界。
且问。
汝辈向何处。
安身立命。
若也知之。
北俱卢州吃粥吃饭。
若也不知。
长连床上吃粥吃饭。
后住石霜
当解夏谓众曰。
昨日作婴孩。
今朝年已老。
未明三八九。
难踏古皇道。
手铄黄河乾。
脚踢须弥倒。
浮生梦幻身。
人命久难保。
天堂并地狱。
皆由心所造。
南山北岭
北岭南山草。
一雨润无边。
根苗壮枯槁。
五湖参学人。
但问虚空讨。
死脱夏天衫。
生著冬月袄。
分明无事人。
特地生烦恼。
喝一喝。
真点胸者。
为善作者折难。
自金銮还。
公呵曰。
解夏未一月
乃已至此。
破坏丛林。
有何忙事。
曰。
大事未透脱故耳。
公曰。
汝以何为佛法要切。
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公诟曰。
面皱齿豁。
犹作此见解。
不敢仰视曰。
愿为决之。
公曰。
汝问我答。
理前语而问之。
公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遂契悟。
南岳福严。
以大法授南禅师
语在南传。
僧问。
临济两堂首座
一日相见。
同时喝。
临济闻之升座曰。
大众要会临济宾主句。
问取堂中二禅客
此意如何。
公作偈曰。
啐啄之机箭柱锋。
瞥然宾主当时分。
宗师悯物明缁素。
北地黄河彻底浑。
又问。
赵州勘婆子。
师意如何。
公亦作偈曰。
赵州勘破婆子。
叶落便合知
天下几多禅客
五湖四海悠悠。
明日升座曰。
一喝分宾主。
照用一时行。
要会个中意。
日午打三更。
遂一喝云。
且道是宾是主。
还有分得者么。
若也分得。
朝行三千暮行八百。
若也未能。
老僧失利。
移住兴化
康定戊寅
李都尉遣使邀公曰。
海内法友。
唯师与杨大年耳。
大年弃我而先。
仆年来顿觉衰落。
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
公恻然。
侍者舟而东下。
舟中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
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
休将橹棹施。
道过琅琊
觉禅师出迎。
大喜曰。
有众之累。
不得躬造。
受曲折而惠然。
辱而临之。
天赐我也。
公为逗留。
夜语及并汾旧游。
曰。
近有一老衲至。
问其离何所。
杨州
问船来陆来。
曰船来。
问船在何处。
曰岸下。
问。
不涉程途一句如何道。
其僧恚曰。
杜撰长老
如麻似
遣人追不及。
云是举道者
顷在汾州时尚少。
陆沉众中。
不及识之。
公笑曰。
见处才能自了。
而汝堕负。
何以为人。
屏息汗下。
公为作牧童歌。
其略曰。
回首看。
平田阔。
四方放去休拦遏。
一切无物任意游。
要收只把索头拨。
小牛儿。
顺毛捋。
上高坡四蹄脱。
日已高。
休喂草。
捏定鼻头无少老。
一时牵向圈中眠。
和泥看渠东西倒。
默得其游戏三昧。
京师
与李公会月馀。
而李公果殁。
临终𦘕一圆相
又作偈献公
偈曰。
世界无依。
山河匪碍。
大海微尘。
须弥纳
拈起幞头。
解下腰带。
若觅死生。
问取皮袋。
公曰。
如何是本来佛性。
李公曰。
今日热如昨日。
随声便问。
公临行一句作么生。
公曰。
本来无挂碍。
随处任方圆。
李公曰。
晚来困倦。
更不答话。
公曰。
无佛处作佛。
李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
闻李公之化。
问答。
加叹久之。
公哭之恸。
临圹而别之。
有诏赐官舟。
南归中途。
侍者曰。
我忽得风痹疾。
视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顿地曰。
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
今乃尔。
公曰。
无忧为汝正之。
以手整之。
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钝置汝。
遂以明年兴化
正月初五日
沐浴辞众。
跏趺而逝。
阅世三十有四。
三十有二。
李公之子。
铭志其行于兴化
而藏全身于石霜
公平生以事事无碍行心。
凡圣所不能测。
室中宴坐。
横刀水盆之上。
旁置草鞋。
使来参扣者下语。
无有契其机者。
又作示徒偈曰。
黑黑黑。
道道道。
明明明。
得得得。
冬日榜僧堂。
作此字⿲○○○⿳==≡儿([田/?][曲-曰+口][(巨-匚)@二]才)。
其下注云。
若人识得。
不离四威仪中。
首座者。
见之谓曰。
和尚今日放参。
慈明闻而笑之云。
赞曰。
有际天之云涛。
乃可容吞舟之鱼。
有九万里之风。
乃可负乖天之翼。
三世如来之法印重任也。
岂寻常之材。
檐乎。
余观慈明
以英伟绝人之姿。
行不缠凡圣之事。
谈笑而起临济于将仆。
叱咤而死黄龙之偷心。
视其施为。
不见辙迹。
未三世而死为绳墨。
谚曰。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
石霜楚圆禅师
号慈明
汾阳嫡嗣也。
全州李氏。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二出家。
母有贤行。
使游方。
连眉秀目。
颀然丰硕。
然忽绳墨。
所至为老宿呵。
以为少丛林。
师柴崖而笑曰。
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尝橐骨董箱。
以竹杖之。
游湘沔间。
汾阳道望。
遂与大愚谷泉琅琊造焉。
阳顾而默器之。
二年未许入室。
每见必骂诟。
或毁诋。
方所训。
皆流俗鄙事。
一夕诉曰。
自至法席已再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
己事不明。
语未卒。
阳熟视骂曰。
是恶知识。
敢裨贩我。
怒举杖逐之。
师拟伸救。
阳掩师口。
大悟曰。
乃知临济道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
依唐明嵩公。
嵩指会杨大年
大年
复会李都尉
二公恨见之晚。
馆于斋中。
日夕质疑智證。
以为法友。
久之辞还河东
省唐明。
李公遣二僧讯师。
师于书尾。
画双足写来僧名。
以寄之。
李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椁示双趺。
人天浑莫测。
珍重赤须胡。
师以母老。
南归至筠州
首众于洞山
聪禅师居焉。
先是。
汾阳谓师曰。
我遍参云门儿孙。
特以未见为恨。
故师依止三年。
乃游仰山
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
使请师出世。
守虚南原致师。
师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
守问其故。
师曰。
始为让。
今偶欲之耳。
守大贤之。
住三年。
弃去省母。
以白金为寿。
母投金于地。
骂曰。
汝少行脚。
负布橐去。
今安得此物。
吾望汝济我。
反置我地狱耶。
师色不怍。
徐收之辞去。
神鼎諲公
首山高弟。
望尊一时。
衲子非人类精奇。
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
门弟子气吞诸方。
师发长不剪。
弊衣楚音。
通谒称法侄。
一众大笑。
鼎遣童子问。
长老谁之嗣。
师仰视屋曰。
亲见汾阳来。
鼎杖而出。
顾见颀然。
问曰。
汾州西河师子是否。
师指其后。
绝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鼎回顾相矍铄。
师地坐脱只履而视之。
鼎老忘所问。
又失师所在。
师徐起整衣行。
且语曰。
见面不如闻名。
遂去。
鼎遣人追之。
不可。
叹曰。
汾阳乃有此儿耶。
师自是名重丛林。
适道吾虚席。
郡移书。
欲得大禅伯领之。
鼎以师应召。
法令严整。
亡身为法者集焉。
师之大机大用。
不可思议。
传者谓。
师以事事无碍行心。
凡圣不能测。
可为知言矣。
水庵。
尤侍郎延之曰。
大愚慈明谷泉等。
结伴参汾阳
河东苦寒。
众人惮之。
慈明晓夕不惮。
夜坐欲睡。
则引锥自刺。
叹曰。
古人为生死事大。
不食不寝。
我何人哉。
乃纵荒逸。
生无益于时。
死无闻于后。
是自弃也。
及辞归。
汾阳叹曰。
楚圆今去。
吾道东矣。
次住福严
又移兴化
尝室中插剑一口。
以草鞋一对。
水一盆。
置在剑边。
拟议者。
师曰。
丧身失命了也。
便喝出。
无有一人契者。
其他玄言妙语。
提唱宗乘。
探旨者麻粟出焉。
黄龙南杨岐会二人。
最为上首
能世其家。
以某年正月五日示寂。
前是。
李都尉遣使邀师曰。
海内法友。
唯师与杨大年耳。
大年弃我而先。
仆年来顿觉衰落。
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
师恻然。
侍者舟而东下。
舟中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
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
休将橹棹施。
至京与李公会。
月馀而李公殁。
临终画一圆相
又作偈献师。
偈曰。
世界无依。
山河匪碍。
大海微尘。
须弥纳
拈起幞头。
解下腰带。
若觅死生。
问取皮袋。
师曰。
如何是本来佛性。
公曰。
今日热如昨日。
随声便问。
师临行一句作么生。
师曰。
本来无质碍。
随处任方圆。
公曰。
晚来困倦。
更不答话。
师曰。
无佛处作佛。
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
尤留神空宗。
闻李公化与师问答。
嘉叹久之。
师哭之恸。
临圹而别。
有旨赐官舟还。
中途谓侍者曰。
我忽得风痹疾。
视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顿地曰。
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
今乃尔。
师曰。
无忧为汝正之。
以手整之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钝置汝。
逾年而化。
李公子
铭志其行于兴化
全身塔于石霜
系曰。
达人出世。
以开物成务。
为心非自衒也。
方师之受南原也。
戢天际想于眉睫间。
聊试吾道动静何如。
观其初不赴。
后自请行。
进退踌躇。
意可知矣。
范云
慈明道。
临济于将仆。
昔廓落乃如此。
微神鼎。
则亦谷泉流也。
虽然。
狂奴故态
特师之寓言耳。
真面目。
岂无知音者哉。
然神鼎固长者。
难及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郭元素
全宋文·卷一九四
郭元素山西汾阳人
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太平观道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郝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汾州人
善画人马。
南渡后居阆州,年虽八十,画人骑犹非常人所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蒋偕北宋 ? — 10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2 【介绍】: 华州郑县人字齐贤
进士
韶州司理参军,改大理寺详断官
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
同州通判,计置陕西钱粮。
庞籍范仲淹荐,为环庆路兵马都监
历知原州泾原路钤辖
羌人诸部为寇,邀击,大胜,迁华州兵马钤辖
后又历知数州。
侬智高兵围广州驰援,遭敌夜袭,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方会北宋 992 — 1049
全宋诗
释方会九九二~一○四九),俗姓冷袁州(今属江西)人。
少时,游瑞州九峰
落发为僧,佐慈明禅师
后辞归九峰,住袁州扬歧,次迁云盖。
仁宗皇祐元年卒,年五十八(《嘉泰普灯录》卷三)。
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偈九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2—1046或1049 【介绍】: 僧。
袁州宜春人俗姓冷
二十岁至筠州九峰山削发为僧。
后去潭州石霜楚,辅佐院务,得法后辞归九峰
仁宗庆历中袁州杨岐山传法,名闻四方,因称“杨岐方会”。
承临济禅风,阐发“三世诸佛在尔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玄理,人称宗风如龙
其法系称“杨岐宗”。
嗣法弟子有宋端、仁勇等十二人。
言行辑有《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杨岐方会和尚后录》。
禅师名方会
生冷氏
袁州宜春人也。
少警敏滑稽。
谈剧有味。
及冠不喜从事笔砚。
窜名商税。
务掌课最。
坐不职当罚。
宵遁去。
筠州九峰(或云潭州道吾)。
恍然如昔经行处。
眷不忍去。
遂落发为大僧。
阅经闻法。
心融神会。
能痛自折节。
依参老宿。
慈明禅师
住南原。
辅佐之。
安乐勤苦。
慈明迁道吾石霜
俱自请领监院事。
慈明之意。
而众论杂然称善。
挟楮衾入典金谷。
时时憃语。
摩拂慈明
诸方传以为当。
慈明饭罢。
必山行。
禅者问道。
多失所在。
阚其出未远。
即挝鼓集众。
慈明遽还。
怒数曰。
少丛林。
暮而升座。
何从得此规绳。
徐对曰。
汾州晚参也。
何为非规绳乎。
慈明无如之何。
今丛林三八念诵罢。
犹参者。
此其原也。
慈明兴化
因辞之。
九峰
萍实道俗。
诣山请住杨岐。
九峰长老勤公。
不知会。
惊曰。
监寺亦能禅乎。
受帖问答罢。
乃曰。
更有问话者么。
试出相见。
杨岐今日性命。
在汝诸人手里。
一任横拖倒拽。
为什么如此。
大丈夫儿。
须是当众决择。
莫背地里。
似水底按胡卢相似。
当众勘验看。
有么。
若无。
杨岐失利。
下座。
勤把住曰。
今日且喜得个同参。
曰。
同参底事作么生。
勤曰。
杨岐牵犁。
九峰拽耙。
曰。
正当与么时。
杨岐在前。
九峰在前。
勤无语。
托开曰。
同参。
元来不是。
自是名闻诸方。
谓众曰。
不见一法。
是大过患。
拈拄杖云。
穿过释迦老子鼻孔。
作么生道得脱身一句。
向水不洗水处。
道将一句来。
良久曰。
向道莫行山下路。
果闻猿叫断肠声。
又曰。
一切智通无障碍。
拈起拄杖云。
拄杖子向汝诸人面前逞神通去也。
掷下云。
直得乾坤震裂。
山岳摇动。
么。
不见道。
一切智智清净。
拍绳床曰。
三十年后。
莫道杨岐龙头蛇尾。
其提纲振领。
大类云门。
又问来僧曰。
云深路僻。
高驾何来。
对曰。
天无四壁。
曰。
踏破多少草鞋。
僧便喝。
曰。
一喝两喝后作么生。
曰。
看这老和尚
著忙。
曰。
拄杖不在。
且坐吃
又问来僧曰。
败叶堆云。
朝离何处。
对曰。
观音。
曰。
观音脚根下一句。
作么生道。
对曰。
适来相见了也。
曰。
相见底事作么生。
其僧无对。
曰。
第二上座。
参头道看。
亦无对。
曰。
彼此相钝置。
其验勘锋机。
又类南院
庆历六年
移住潭州云盖山。
临济正脉付守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炜北宋
全宋文·卷二七八九
周炜字光庭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海)人。
元祐三年进士
历知汾三州兴化军,终中大夫
见《赤城》卷三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文悦北宋 997 — 1062年7月8日
禅师生徐氏。
名文悦。
南昌人也。
七岁剃发于龙兴寺
短小粹美。
有精识。
年十九杖策遍游江淮
常默坐下板。
念耆宿之语。
疑之曰。
吾闻临济
黄檗三年。
黄檗不识也。
陈尊宿者教之。
令问佛法大意。
三问而三被打。
未闻谆谆授之也。
大愚而悟。
则为江西宗。
耆宿教我。
意非徒然。
我所欲闻者异耳。
斯时荆州金銮有善。
筠州大愚
默欲先往造
或不契则诣荆州
大愚见屋老僧残。
荒凉如传舍。
自提笠。
日走市井。
暮归闭关高枕。
无留意。
欲装包发去。
将发而雨。
雨止而升座。
曰。
大家相聚吃茎齑。
若唤作一茎齑。
入地狱如箭射。
下座无他语。
大骇。
夜造丈室。
曰。
来何所求。
曰求佛心法。
曰。
法轮未转。
食轮先转。
后生趁有色力。
何不为众乞饭去。
我忍饥不暇。
暇为汝说法乎。
不敢违。
即请行。
及还自冯川。
移住西山翠嵓。
又往从之。
夜诣丈室。
曰。
又欲求佛心法乎。
汝不念乍住。
屋壁疏漏。
又寒雪。
我日夜望汝。
来为众营炭。
我忍寒不能。
能为汝说法乎。
又不敢违。
入城营炭。
还时维那缺。
夜造丈室。
曰。
佛法不怕烂却。
堂司一职。
今以烦汝。
不得语而出。
明日鸣揵椎坚请。
有难色。
拜起欲弃去。
业已勤劳。
久因中止。
然恨不去心。
地坐后架。
架下束破桶盆。
自架而堕。
忽开悟。
顿见从前用处。
走搭伽梨。
上𥨊堂。
迎笑曰。
维那且喜大事了毕。
再拜汗下。
不及吐一词而去。
服勤八年。
没。
东游三吴。
所至丛林改观。
雪窦显禅师尤敬畏之。
每集众
横设特榻。
示礼异之。
南禅师同安
三衢鄱阳
来归谒古塔主。
遂首众僧于芝山
南禅师遣使迎之。
又首众僧于同安
久之昌移文。
请住翠嵓。
方至首座出迓问曰。
德山宗乘即不问。
如何是临济大用。
厉语曰。
汝甚处去来。
首座拟对。
掌之。
又拟申语。
喝曰。
领众归去。
于是一众畏仰。
示众曰。
昔年曾到。
今日复来。
非惟人事重荣。
抑亦林泉增气。
且道如何是不伤物义一句。
良久曰。
天高东南。
地倾西北。
问僧曰。
汾州言。
识得拄杖子。
行脚事毕。
举杖曰。
此是拄杖子。
阿那个是行脚事。
僧无对。
之曰。
直入千峰万峰去。
又问僧。
盘山言。
似地擎山。
不知山之孤峻。
如石含玉。
不知玉之无瑕。
如何。
僧无对。
曰。
似地擎山。
如石含玉。
从何得此消息耶。
住山俭约。
躬自力田。
田夫夜穴塍窃水。
遣两力。
逻得之。
田夫窘推甲堕水。
视之已死。
乙走白县。
吏来验则甲盖诈也。
抵狱坐。
使之当著缝掖。
龙兴老僧
以医出入府中。
夜闻往。
恳白府坐曰。
者佛法龙象也。
岂宜使出丛林耶。
府坐曰。
法如是。
奈何以度牒付之。
得以夜驰。
吉州禾山
山中有忌之者。
将不利于
又造南岳
承天勤禅师
十年不出户。
道遂大显著。
学者归心焉。
乃出住法轮
给舂监刈。
皆自董之。
见挟幞负包而至者。
则容喜之。
见荷担者。
颦頞曰。
未也。
更三十年跨马行脚也。
潭州兴化铣禅师友善。
住持久。
老于迎送。
屡劝其。
弃之归林下。
不果。
一日送客。
马损臂。
以书诉于
以偈答之曰。
大悲菩萨有千手。
大丈夫儿谁不有。
化和尚折一枝。
只得九百九十九。
笑曰。
负负无可言。
俄迁住云峰。
嘉祐七年七月八日
升座辞众。
说偈曰。
住世六十六年。
为僧五十九
禅流若问旨皈。
鼻孔大头向下。
遂泊然而
阇维得五色舍利。
塔于禹溪之北。
赞曰。
黄檗大用如涂毒鼓。
尝挝之而死临济
置之二百年。
公又一挝之而死云峰。
余读其语句。
如青山白云。
开遮自在。
碧潭明月。
捞漉方知。
至其发积翠以见慈明。
晦堂以见积翠。
至公法道。
则有大愚睦州之韵。
呜呼丛林方叹。
其不肯低手。
故嗣之者无间。
是何足以知哉。
初造大愚
闻示众曰。
大家相聚吃茎齑。
若唤作一茎齑。
入地狱如箭射。
师大骇。
夜造方丈。
问来何所求。
师曰求心法。
曰法轮未转。
食轮先转。
何不为众乞食。
师不敢违。
未几移翠岩。
师复过求指。
曰佛法未到烂却。
雪寒宜为众乞炭。
师亦奉命。
事竟复造方丈。
曰堂司缺人。
今以烦汝。
师受之不乐。
不去心。
坐后架桶箍忽散。
自架堕落。
师忽然开悟。
迎笑曰。
维那且喜。
大事了毕。
师再拜。
不吐一词而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承古北宋
禅师名承古
西州人
传失其氏。
少为书生。
博学有声。
及壮。
以乡选至礼部。
议论不合。
有司怒裂其冠。
从山水中来。
潭州丫山
见敬玄禅师
断发从之游。
已而又谒南岳雅禅师
洞山之子。
知见甚高。
容以入室。
后游庐山
经欧峰。
宏觉塔院闲寂。
求居之。
清规凛然。
过者肃恭。
时丛林号塔主。
初说法于芝山
嗣云门。
景祐初
范文正公仲淹守饶。
四年十月
迎以住荐福示众曰。
众生久流转者。
为不明自己。
欲出苦源。
但明取。
自己者。
有空劫时自己。
有今时日用自己。
空劫自己是根蒂。
今时日用自己是枝叶。
又曰。
一夏将末。
空劫已前事。
还得相应也未。
若未得相应。
争奈永劫轮回有何。
什么心情。
学佛法。
广求知解。
风吹入生死海。
若是知解。
诸人过去生中。
总曾学来。
多知多解。
说得慧辩过人。
机锋迅疾。
只是心不息。
与空劫已前事。
不相应。
因兹恶道轮回。
动经尘劫。
不复人身。
如今生出头来。
得个人身。
在袈裟之下。
依前广求知解。
不能息心。
未免六趣轮回。
何不歇心去。
如痴如迷去。
不语五七年去。
已后佛也不奈汝何。
德云。
一句语之中。
须得具三玄。
故知。
此三玄法门。
是佛知见。
诸佛以此法门。
度脱法界众生。
皆令成佛。
今人却言。
三玄是临济门风。
误矣。
汾州偈曰。
三玄三要事难分。
注曰。
此句总颂三玄也。
下三句别列三玄也。
得意忘言道易亲。
注曰。
(或作意)中也。
一句明明该万象。
注曰。
此体中
重阳九日菊花新。
注曰。
此句中也。
僧问。
三玄三要之名。
愿为各各标出。
曰。
三玄者一体中
二句中
三玄中
此三玄门。
是佛祖正见。
学道人。
但随入得一
已具正见。
入得诸佛阃域。
僧问。
依何圣教参。
详悟得体中
曰。
肇法师云。
会万物为自己者。
其唯圣人乎。
又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又曰。
诸法所生。
唯心所现。
一切世间因果。
世界微尘。
因心成体。
六祖云。
汝等诸人。
自心是佛。
更莫狐疑。
外无一法而能建立。
皆是自心。
生万种法。
又云。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
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如此等。
方是正见。
才缺纤毫。
即成邪见。
便有剩法。
不了唯心。
僧又问。
如何等语句。
及时节因缘。
是体中
曰。
佛以手指地曰。
此处宜建梵刹。
天帝释将一茎草。
插其处曰。
建梵刹竟。
佛乃微笑。
水潦被马祖一踏踏倒。
起曰万象森罗。
百千妙义。
只向一毫上。
便识得根源。
僧问赵州
如何是学人自己。
州对曰。
山河大地。
此等所谓合头语。
直明体中
正是泼恶水。
自无出身之路。
所以云门诫曰。
大凡下语如当门剑。
一句之下。
须有出身之路。
若不如是。
死在句下。
南院云。
诸方只具啐啄同时眼。
不具啐啄同时用。
僧进曰。
有何言句。
明出身之路。
曰。
杏山问石室。
曾到五台不。
对曰曾到。
曰见文殊不。
对曰见。
又问文殊。
向汝道什么
对曰。
道和尚父母。
抛在荒草里。
僧问甘泉。
维摩以手。
掷三千大千世界于他方。
意旨如何。
答曰。
填沟塞壑。
僧曰。
一句尽时如何。
答曰。
百杂碎。
云门问僧。
甚处来。
南岳来。
又问。
让和尚为甚入洞庭湖里。
僧无对。
云门代云。
谢和尚降尊就卑。
此等语。
虽赴来机。
亦自有出身之路。
要且未得脱洒洁净。
更须知有句中
僧曰。
既悟体中
凡有言句。
事理俱备。
何须句中
曰。
体中临机须看。
时节分宾主。
又认法身法性
能卷舒万象。
纵夺圣凡。
被此解见所缠。
不得脱洒。
所以须明句中
若明得。
谓之透脱一路。
向上关捩。
又谓之本分事。
祗对更不答话。
僧曰。
何等语句是句中
曰。
比丘问佛。
说甚法。
佛云。
说定法又问。
明日说甚法。
佛云。
不定法。
曰今日为甚定。
明日为甚不定。
佛曰。
今日定。
明日不定。
僧问思和尚
如何是佛法大意。
答曰。
庐陵米作么价。
又僧问赵州
闻和尚亲见南泉来。
是否。
答曰。
镇州出大萝卜头。
又问云门。
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
答曰。
糊饼。
如何是向上关捩。
东山西岭青。
又问洞山
如何是佛。
答曰麻三斤。
若于此等言句中。
悟入一句。
一切总通。
所以体中见解。
一时净尽。
从此已后。
总无佛法知见。
便能与人去钉楔。
脱笼头。
更不依倚一物。
然但脱得知见见解。
犹在于生死。
不得自在。
何以故。
为未悟道故。
于他分上。
所有言句。
谓之不答话。
今世以此为极则。
天下大行。
祖风歇灭。
为有言句在。
若要不涉言句。
须明玄中
僧曰。
何等语句。
时节因缘。
是玄中
曰。
如外道问佛。
不问有言。
不问无言。
世尊良久。
外道曰。
世尊大慈大悲。
开我迷云令我得入。
又僧问马大师
离四句。
绝百非。
请师直指西来意。
答曰。
我今日无心情。
但问取智藏
僧问
曰。
我今日头痛。
问取海兄。
又问海。
海曰。
我到遮里却不会。
临济黄檗
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
三问三被打。
此等因缘。
方便门中。
以为极。
唯悟者方知。
若望上祖初宗。
即未可也。
僧曰。
三玄须得一时圆备。
有何过。
曰。
但得体中
未了句中
此人常有佛法知见。
所出言语。
一一要合三乘。
对答句中。
须依时节。
理事
分宾主。
方谓之圆。
不然。
谓之偏枯。
此人以不忘知见。
故道眼未明。
如眼中有金屑。
须更悟句中
乃可也。
若但悟句中
即透得法身。
然返为此知见奴使。
并无实行。
有憎爱人我。
以心外有境。
未明体中也。
云门临济下儿孙。
多如此。
凡学道人。
纵悟得一种门。
又须明取玄中
方能不坐在脱洒路上。
始得平稳。
脚踏实地。
僧曰。
既云于祖佛言句。
棒喝中学。
何故有尽善不尽善者。
曰。
一切言句棒喝。
以悟为则。
但学者下劣不悟道。
但得知见。
是学成非悟也。
所以认言句作无事。
作点语。
作纵语。
作夺语。
作照作用。
作同时不同时语。
此皆邪师过谬。
非众生咎。
学者本意。
只欲悟道见性。
为其师不达道。
祇将知见教渠。
故曰我眼本正。
因师故邪。
僧曰。
师论三玄法门。
名既有三。
法门亦有三。
而语句各各不同。
如何又言。
一句之中。
须具三玄三要。
曰。
空空法界。
本自无为。
随缘应现。
无所不为。
所以虚空世界。
万象森罗。
四时阴阳。
否泰八节。
草木荣枯。
人天七趣。
圣贤诸佛。
五教三乘。
外道典籍。
世出世间。
皆从此出。
故云。
无不从此法界流。
究竟还归此法界。
经云。
一切诸佛。
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皆从此经出。
楞严曰。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
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维摩曰。
或为日月天梵王世界主。
或时作地水。
或时作火风。
李长者云。
于法界海之智水。
示作鱼龙。
处涅槃之大宅。
现阴阳而化物。
真觉云。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三祖云。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故曰。
万法本无。
揽真成立。
真性无量。
理不可分。
故知。
无边法界之理。
全体遍在。
一法一尘之中。
华严曰。
法性遍在一切处。
一切众生及国土。
三世悉在无有馀。
亦无形相而可得。
到此境者。
一法一尘。
一色一声。
皆具周遍含容四义。
理性无边。
事相无边。
参而不杂。
混而不一。
何疑一语之中不具三玄三要耶。
僧又进曰。
人何故须要。
一语之中。
具三玄三要。
其意安在哉。
曰。
盖缘三世诸佛。
所有言句教法。
出自体中
三世祖师。
所有言句并教法。
出自句中
十方三世佛之与祖。
所有心法。
出自玄中
故祖道门中。
没量大人。
容易领解。
且如亲见云门尊宿。
具大声价。
如德山密。
洞山初
智门宽。
巴陵鉴。
只悟得言教。
要且未悟道见性。
何以知之。
如僧问巴陵
提婆宗。
答曰银碗里盛雪。
吹毛剑
答曰珊瑚枝枝撑著月。
问佛教祖意是同别。
答曰。
鸡寒上树。
鸭寒下水。
云我此三转语。
足报云门恩了也。
更不为作忌斋。
大众。
云门
此事若在言句。
一大藏教。
岂无言句。
岂可以三转语。
便报师恩乎。
临终写偈。
辞众曰。
天地本同根。
鸟飞空无迹。
雪伴老僧行。
须弥撼金锡。
乙酉冬至四。
灵光一点赤。
珍重会中人。
般若波罗蜜。
赞曰。
说法有三失。
其一判三玄三要。
沙所立三句。
其二罪巴陵三语。
不识活句。
其三分两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
何谓三玄三要。
沙所立三句耶。
曰。
所言一句中具三玄。
一玄中具三要。
有要者。
临济所立之宗也。
百丈黄檗
但名大机大用。
在岩头雪峰
但名陷虎却物。
譬如火聚。
触之为烧。
背之非火。
谓非是临济门风。
则必有据。
而言有据。
何不明书。
以绝学者之疑。
不然则是臆说。
肆为臆说。
则非天下之达道也。
见立三玄。
则分以为体中。
为句中。
为玄中。
至言三要则独不分辩乎。
方讥呵学者。
溺于知见。
不能悟道。
及释一句之中。
具三要。
则反引金刚首楞严维摩等义。
證成曰。
性理无边。
事相无边。
参而不杂。
混而不一。
何疑一语之中。
不具三玄三要。
夫叙理叙事。
岂非知见乎。
且教乘既具此意。
则安用复立宗门。
以气盖人
则毁教乘为知见。
自宗不通。
则又引知见。
以为證。
此一失也。
何谓罪巴陵三语。
不识活句耶。
巴陵真得云门之旨。
夫语中有语。
名为死句。
语中无语。
名为活句。
使问提婆宗。
答曰外道是。
吹毛剑
答曰利刃是。
问祖教同异。
答曰不同。
则鉴作死语。
堕言句中。
今观所答三语。
谓之语则无理。
谓之非语。
则皆赴来机活句也。
非毁之过矣。
二失也。
何谓分二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耶。
曰世尊偈曰。
陀那微细识。
习气如瀑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以第八识。
言其为真也耶。
则虑迷无自性。
言其非真也耶。
则虑迷为断灭。
故曰我常不开演。
立言之难也。
为阿难指示。
即妄即真之旨。
但曰二种错乱修习。
一者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二者识精圆明。
能生诸缘。
缘所遗者。
然犹不欲间隔其辞。
虑于一法中。
生二解故。
创建两种自己。
疑误后学三失也。
荐福承古
西州人
不知谁氏子。
少为书生。
博学有声。
及壮。
以乡选至礼部。
议论不合。
有司怒裂其冠。
从山水中来。
潭州了山。
见敬玄禅师断发。
从之游。
已谒南岳雅公。
洞山子。
知见甚高。
容以入室。
后游庐山
经欧峰。
宏觉塔院闲寂。
求居之。
清规凛然。
过者肃恭。
时丛林号塔主。
初说法于芝山
嗣云门。
景祐初
范文正公仲淹守饶。
迎住荐福
示众曰。
夫出家者。
为无为法。
无为法中。
无利益无功德。
近来出家人。
贪著福慧。
道全乖。
若为福慧。
须至明心。
若要达道。
无汝用心处。
所以常劝诸人。
莫学佛法。
但自休心。
利根者。
画时解脱。
钝根者。
或三五年。
远不过十年。
若不悟去。
老僧与汝。
堕拔舌地狱。
系曰。
师去云门近百年。
览语而悟。
遂嗣之不疑。
时云门子孙方盛。
无敢异词者。
盖所得真耳。
不知传灯何以不录师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惠南北宋 1002 — 1069年3月17日
禅师章氏。
讳惠南
其先信州玉山人也。
童龆深沉。
有大人相。
不茹荤。
不嬉戏。
年十一弃家。
师事怀玉定水院智銮。
尝随銮出。
道上见祠庙。
辄杖击火毁之而去。
十九落发。
受具足戒。
远游至庐山归宗。
老宿自宝集众坐。
而公却倚实。
时时眴之。
公自是坐必跏跗。
行必直视。
至栖贤依諟禅师
諟莅众进止有律度。
公规摸之三年
辞渡淮。
依三角澄禅师
有时名。
一见器许之。
移居泐潭。
公又与俱。
使分座接纳矣。
文悦见之。
每归卧叹曰。
有道之器也。
惜未受本色钳锤耳。
会同游西山
夜语及云门法道。
曰。
澄公虽云门之后。
然法道异耳。
公问所以异。
曰。
云门如九转丹砂。
点铁作金。
澄公药汞银。
徒可玩。
入锻即㳅去。
公怒以枕投之。
明日谢过。
又曰。
云门气宇如王。
甘死语下乎。
澄公有法。
人死语也。
死语其能活人哉。
即背去。
公挽之曰。
即如是。
谁可汝意者。
曰。
石霜楚圆手段。
出诸方。
子欲见之。
不宜后也。
公默计之曰。
此行脚大事也。
师翠嵓。
而使我见石霜
见之有得。
何有哉。
即日辨装。
中涂闻慈明不事事。
慢侮少丛林。
乃悔欲无行。
萍乡累日。
结伴自收县登衡岳
寓止福严。
老宿号贤叉手者。
大阳明安之嗣。
命公掌书记
泐潭法侣。
闻公不入石霜
遣使来讯。
俄贤卒。
郡以慈明领福严。
公心喜之。
且欲观其人。
以验悦之言。
慈明既至。
公望见之。
心容俱肃。
闻其论。
多贬剥诸方。
而件件数。
以为邪解者。
皆泐潭密付旨决。
气索而归。
平日之语。
翻然改曰。
大丈夫。
心膂之间。
其可自为疑碍乎。
趋诣慈明之室曰。
惠南以闇短。
望道未见。
比闻夜参。
如迷行得指南之车。
然唯大慈。
更施法施。
使尽馀疑。
慈明笑曰。
书记已领徒游方。
名闻丛林。
借有疑。
不以衰陋鄙弃。
坐而商略。
顾不可哉。
侍者进榻。
且使坐。
公固辞。
哀恳愈切。
慈明曰。
书记学云门禅。
必善其旨。
如曰放洞山三顿棒。
洞山于时应打。
不应打。
公曰。
应打。
慈明色庄而言。
闻三顿棒声。
便是吃棒。
则汝自旦及暮。
闻鸦鸣鹊噪。
钟鱼鼓板之声。
亦应吃棒。
吃棒何时当已哉。
公瞠而却。
慈明云。
吾始疑不堪汝师。
今可矣。
即使拜。
公拜起。
慈明理前语曰。
脱如汝会云门意旨。
赵州尝言。
台山婆子。
被我勘破。
试指其可勘处。
公面热汗下。
不知答。
趋出。
明日诣之。
又遭诟骂。
公惭见左右即曰。
政以未解。
求决耳。
骂岂慈悲法施之式。
慈明笑曰。
是骂耶。
公于是默悟其旨。
失声曰。
泐潭果是死语。
献偈曰。
杰出丛林是赵州
老婆勘破没来由。
而今四海清如镜。
行人莫以路为雠。
慈明以手点没字顾公。
公即易之。
而心服其妙密。
留月馀辞去。
时季三十五。
游方广后洞。
泉大道
同夏
凡圣不测。
而机辩逸群。
拊公背曰。
汝脱类汾州
厚自爱。
明年荆州
乃与会于金銮。
相视一笑曰。
我不得友兄及谷泉
安识慈明
是秋北还。
独入泐潭。
澄公旧好尽矣。
自云居游同安
老宿号神立者。
察公倦行役。
谓曰。
吾住山久。
无补宗教
敢以院事累子。
郡将雅知公名。
从立之请。
不得已受之。
泐潭遣僧来。
审提唱之语。
有曰。
智海无性。
因觉妄以成凡。
觉妄元虚。
即凡心而见佛。
便尔休去。
同安无折合。
随汝颠倒所欲。
斗七北斗八。
僧归举似
为不怿。
俄闻嗣石霜
泐潭法侣多弃去。
归宗
火一夕而烬。
坐抵狱。
为吏者。
百端求其隙。
公怡然引咎。
不以累人。
唯不食而已。
久而后释。
吏之横逆。
公没齿未尝言。
黄檗结庵于溪上。
名曰积翠。
既而退居曰。
吾将老焉。
方是时江湖闽粤之人。
闻其风而有在于是者。
相与交武。
竭蹶于道。
唯恐其后。
虽优游厌饫。
固以为有馀者。
至则怃然自失。
就弟子之列。
南州高士潘兴嗣延之
尝问其故。
公曰。
父严则子孝。
今来之训。
后日之范也。
譬诸地尔。
隆者下之。
洼者平之。
彼将登于千仞之上。
吾亦与之俱。
困而极于九困之下。
吾亦与之俱。
伎之穷。
则妄尽而自释也。
又曰。
姁之妪之。
春夏之所以生育也。
霜之雪之。
秋冬之所以成熟也。
吾欲无言。
得乎。
以佛手驴脚生缘三语。
问学者。
莫能契其旨。
天下丛林。
目为三关。
脱有詶者。
公无可否。
敛目危坐。
人莫涯其意。
延之又问其故。
公曰。
已过关者。
掉臂径去。
安知有关吏。
从吏问可否。
此未透关者也。
住黄龙法席之盛。
追媲泐潭。
马祖
百丈大智
熙宁二年三月十七日
馔四祖惠日两专使。
会罢越。
跏趺寝室前。
大众环拥。
良久而化。
前一日说偈。
七日阇维。
得五色舍利。
塔于山之前嶂。
阅世六十有八。
坐五十(或云。
阅世六十有六。
坐三十有七)。
大观四年春
敕谥普觉
赞曰。
山谷论临济宗旨曰。
如汉高之收韩信
附耳语而封王
即卧内而夺印。
伪游云梦。
而缚以力士
绐贺陈狶。
而斩之钟室。
汉高无杀人剑。
韩信心亦不死。
宗师接人。
病多如此。
临济宗旨。
止要直下分明。
钳锤付在嫡子亲孙。
予观黄龙。
以三关语。
锻尽圣凡。
盖所谓嫡子亲孙。
本色钳锤者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法远北宋
禅师名法远
郑圃田人也。
出于王氏。
年十九。
并州
见三交嵩禅师
求出世法。
嵩曰。
汝当剃落。
堕三宝数。
乃可受法。
曰。
法有僧俗乎。
嵩曰。
与其为俗。
曷若为僧。
僧则能续佛寿命故也。
于是断发。
受具足戒。
汾州昭公
又谒汝海省公。
皆受记莂。
天禧中
游襄汉隋
大阳
机语与明安延公相契。
延叹曰。
吾老矣。
洞上一宗。
遂竟无人耶。
以平生所著直裰皮履。
示之。
曰。
当为持此衣履。
求人付之如何。
延许之曰。
他日果得人。
出吾偈为證。
偈曰。
杨广山前草。
凭君待价焞。
异苗翻茂处。
深密固灵根。
其尾云。
得法者。
潜众十年。
方可阐扬。
拜受辞去。
滁州琅琊觉禅师
舒州太平兴国寺请。
说法为省公之嗣。
次住姑苏天平山。
又住浮山
既老退休于会圣岩。
因阅班固九流。
遂拟之作九带。
叙佛祖教义。
博采先德机语。
参同印證。
其一曰。
佛正法眼带。
其二曰。
法藏带。
其三曰。
理贯带。
其四曰。
事贯带。
其五曰理事纵横带。
其六曰屈曲带。
其七曰妙挟兼带。
其八曰金针双锁带。
其九曰。
平怀常实带。
学者既已传诵。
曰。
若据圆极法门。
本具十数。
今此九带。
已为诸人说了。
更有一带。
还见得么。
若也见得亲切分明。
却请出来。
说看。
说得分明。
许汝通前九带圆明道眼。
若见不亲切。
说不相应。
唯依吾语。
而为己解。
则名谤法。
大众到此如何。
众无语。
叱去之。
举僧问夹山
如何是夹山境。
答曰猿抱子归青嶂后。
鸟衔花落碧岩前。
法眼曰。
我二十年来。
将作境语会。
曰不作境会。
作么生会。
僧曰。
师意如何。
曰。
犀因玩月文生角。
象被雷惊花入牙(或云。
直饶不作境语会。
亦未会在。
何谓也云犀因玩月文生角。
象被雷惊花入牙也)。
玉骨插额。
目光外射。
状如王孙。
凛然可畏。
欧阳文忠公
奇逸。
造其室。
未有以异之。
与客棋。
坐其旁。
文忠收局。
因棋说法。
乃鸣鼓升座曰。
若论此事。
如两家著棋相似。
何谓也。
敌手知音当机不让。
若是缀五饶三。
又通一路始得。
有一般底。
只解闭门作活。
不会夺角冲关。
硬节与虎口齐彰。
局破后徒劳逴斡。
所以道。
肥边易得。
瘦肚难求思。
行则往往失黏。
心粗而时时头撞。
休誇国手。
谩说神仙。
赢局输筹即不问。
且道黑白未分时一著。
落在什么处。
良久曰。
从前十九路。
迷悟几多人。
文忠嘉叹久之。
偈语妙密。
诸方服其工作。
三交嵩公赞曰。
黄金打作鍮石箸。
白玉碾成象牙梳。
千手大悲拈不动。
无言童子暗嗟吁。
又作明安延公赞。
曰。
黑狗烂银蹄。
白象昆崙骑。
于斯二无碍。
木马火中嘶。
自称柴石野人
殁时已七十馀。
少时与达观颖公
薛大头七八辈游蜀。
几遭横逆。
智脱之。
众以其晓吏事。
号远录公
禅师
名法远
郑圃田人也。
出于王氏。
十九出家。
先谒汾州
得一盼相印。
复参叶县省公。
天衣怀
同往叶县住持。
枯淡严密。
诸方畏之。
师至值雪寒。
县喝骂驱逐。
至以将水泼。
众僧衣履皆湿。
怒而散去。
唯师与怀
自若整衣。
敷具复坐如故。
县到。
呵曰。
汝更不去。
待我打耶。
师近前不审。
云。
某数千里而来参。
和尚为明大事。
岂以杓水泼之便去。
县笑。
因而遂留。
相依数年。
万方挫折。
师始终一如。
所谓真金烈火。
愈锻而愈明。
县始以衣法付之。
开堂日拈香曰。
汝海
枯木上生花。
迎春色。
盖指叶县也。
师与王质
待制论道。
画一圆相
问曰。
一不得匹马单鎗。
二不得衣锦还乡
鹊不得喜。
鸦不得殃。
速道速道。
王罔措。
师曰。
勘破了也。
师暮年休会圣岩。
叙佛祖奥义。
作九带。
启迪学者。
与因棋说法一事。
莫不家喻户晓。
师玉骨插额。
目光外射。
状如王孙。
凛然可畏。
自称柴石老人
殁时已七十馀。
范文正公
铭其塔曰。
呜呼远公
释子之雄。
禅林甘泽。
法海真龙。
寿龄有限。
慧命无穷。
寒岩瘗骨。
千载清风。
师平生贵尚真实。
参證痛抑浮辩。
尝谓道吾真公曰。
学未至道。
衒耀见闻。
驰骋机解。
以口舌辩。
利相胜者。
犹如厕屋涂污丹雘。
秪增其臭耳。
得法弟子道臻者。
大觉琏
净因
法道大弘京师
当英神启三朝。
数入宫说法。
恩遇隆渥。
为人渠渠静退。
似不能言者。
奉身至约。
一布裙二十年不易。
用五幅才掩胫。
不多为丛褶。
曰徒费耳。
无所嗜好。
尝雪方丈之西壁。
文与可扫墨
谓人曰。
吾使游人见之。
心目清凉。
此君盖替我说法也。
元祐八年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